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写作背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写作背景

要真正还原《手稿》写作的原貌,就必须考察促使马克思思想演变的时代背景,研究马克思创造理论的过程。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已经成为形塑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马克思而言,哲学要切入现实、理解世界,并从其中找到现实直接自我否定、自我扬弃、自我超越的力量,就必须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刻考察,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交往关系的实际状况和历史演替,理解和分析政治经济学和各种社会新思潮。

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开始关注现实的物质利益和经济问题,并开始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在《德法年鉴》时期,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法哲学和国家哲学的批判,已经达到了“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认识。随着研究的深入,马克思逐步认识到,要真正深刻把握现实,还必须对政治经济学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这一方面是由于1843年恩格斯《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的发表,该书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直接促使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去解剖市民社会。另一方面是由于在法国的一系列经历为马克思研究法国革命、历史和唯物主义哲学提供了直接的材料,这些对他的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法国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想的萌发,则为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财富。

1843年10月,马克思到达巴黎后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问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马克思阅读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学材料,并做了相应的摘录、批注和评论,这些笔记被称为“巴黎笔记”。

1844年6月和8月期间,马克思在做笔记的过程中写了三个本子的自己的想法,它们被插入“巴黎笔记”之中。这些手稿最初被命名为“《神圣家族》的准备材料”,直到1932年,这些手稿才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名发表。

从《手稿》的思想内容来看,马克思分析了劳动一工资、资本一利润、土地一地租等问题,研究了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对黑格尔的辩证法乃至整个哲学进行了批判和清理。通过这些内容,《手稿》系统地展现了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的“应然”角度关注和批判现实的努力,同时也可以看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论内核的影响。

总之,作为马克思第一次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著作,《手稿》体现了马克思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的互动和共融,正是这种互动和共融使马克思找到了通往现实和历史的道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主要内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19世纪40年代出版的刊物,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有三个部分。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但是,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学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经济和经济学的起源,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说,《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光辉起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间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与1844年4月至8月的写作。1843年3月,《莱茵报》被查封,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国家学说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写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0月,马克思前往法国巴黎研究经济学,最初进行《德法年鉴》的创作,到手稿创立之初,马克思阅读了大量资本主义经济学家的著作,为《手稿》的写作提供了创作基础。

手稿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序言、第一手稿、第二手稿、第三手稿。

第一手稿分为四个部分:工资、资本的利润、地租、异化劳动(后人添加)。

第二手稿只有最初保存的四页,无标题;和第三手稿是同一份手稿的两部分,是对第一手稿的补充、深化和发展。具体内容包括对混淆资本与劳动本质区别的庸俗观点的批判,揭示了劳动和资本的对立,分析了私有财产形式的发展,论述了私有财产的运动。

第三部分包括五部分:国民经济学中反映私有财产的本质、共产主义、需要,生产和分工、货币、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

《手稿》理论内容的三个方面:

第一:论证了“异化劳动”概念,论述了正在行程中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

第二:分析批判各种空想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论述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观点。

第三:全面批判黑格尔哲学,以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为中心,阐述了正在形成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个方面从一定程度上展示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背景。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要观点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以人的本质和劳动实践作为理论出发点,论到两个尺度和美的规律,再论到人的本质对象化和审美感觉。

对这三个互相联系的理论问题进行文本阐释,分析了《手稿》关于人的劳动实践的特性的论述以及马克思实践观的创新;结合劳动实践阐明了两个不同尺度的含义以及由此形成的美的规律的具体内涵;解释了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理论和历史内容以及其与审美感觉形成发展的关系,从而正本清源。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又被称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书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19世纪40年代出版发行的图书,作者是马克思。该书主要讲述了马克思总结自己的思想与思考经济与哲学等有关问题的手稿。

基本信息

中文名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作者

马克思

类别

手稿

开本

16

地位

《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光辉起点

出版时间

1932年

又称

“巴黎手稿”。

译者

刘丕坤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内容概括

马克思总结自己的思想与思考经济与哲学等有关问题

内容简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19世纪40年代出版的刊物,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有三个部分。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但是,在“异化劳动”和“共产主义”两个部分里却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经济学思想,因此,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尽管《手稿》在一些问题的表述中还留有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痕迹,但是《手稿》第一次从生产劳动实践的观点来阐述经济和经济学的起源,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在这个意义上说,《手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光辉起点。

手稿简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于1844年初步探索政治

经济学时写下的一部手稿。

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26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稿”。

各种版本

1932年,苏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研究院院长弗·阿多拉茨基等人,在其编辑出版的德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EGA)第3卷中,以《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国民经济学批判》为题全文发表了这部手稿。几乎在同一天,两位德国社会民主党作家(齐·朗兹胡特和J·P·迈尔)在他们编辑出版的《历史唯物主义:卡尔·马克思早期著作集》(1932年阿尔弗勒德·克勒讷出版社莱比锡版)中发表了手稿的另一个德文版本。这两个德文版手稿全文刊出以后,很快受到了各界人士的普遍重视。

法文本和意大利文本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出版。

中文有两个《全集》版本,即《全集》第1版第42卷的版本和《全集》第2版第3卷的版本。单行本共有三个,即197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丕坤译本,1985年人民出版社根据《全集》第1版第42卷译文排印的版本,以及2000年人民出版社根据《全集》第2版第3卷译文排印的版本。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