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历史人物

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李白。少年时的李白小时候读书并不用功,他经常在读书的时候逃跑,溜出去玩耍,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逃学,他在路上碰见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他看见一位老奶奶正在磨刀石上用力地磨着一根铁棒。

李白觉得很奇怪,便蹲了下来,傻傻地看了好一阵。老奶奶也不理会他,只是全神贯注地磨着。

后来老婆婆告诉他,她要磨成一根绣花针,李白深受启发,从此之后勤奋努力,好好读书。

铁杵成针作者资料

祝 穆(?~1255年),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祖籍婺源(今属江西),曾祖祝确为朱熹的外祖父,父康国是朱熹表弟,跟随熹母祝氏居崇安。

祝穆,字和甫,初名丙,其先新安(今安徽歙县或曰建阳)人,徙居崇安(今属福建)。洙(一二二一~?)父。与弟癸同从朱熹受业,后被荐为迪功郎。

祝穆少年丧父,读书于朱熹家塾。20岁,朱熹命黄干为他举行冠礼。乾道初,祝穆与其弟一起随朱熹到建阳云谷晦庵就读,受黄干、蔡元定教诲。他嗜书,手不释卷,于书无所不读。青年时,往来于吴、越、荆、楚之间,所到必登高探幽,临水揽胜,遍访民情风俗,这为他晚年著述积累丰富资料和感性知识。

铁杵成针发生的时间是

发生在唐朝,故事主人公是李白。故事讲的是李白小的时候很聪明,贪玩、不好学。一天,他趁人没注意,丢下书本,溜出去玩。他四处闲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觉,来到一条小溪边,有位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在溪边吃力的磨着铁杵。

李白觉的很奇怪,上前问到:“老婆婆您在干什么?”

老婆婆说:“我要把铁杵磨成绣花针。”

李白吃了一惊问:“这个铁杵几年才能磨完?”

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就能磨成绣花针。”

李白听了从此刻苦学习、仔细观察,成了中国一位大诗人。 《铁杵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不管做什么事,只要认真去做都能成功。

铁杵成针是真的吗

不真实。
因为铁杵成针是一个神话故事,没有科学依据,不可能实现。
在古代,人们常常使用寓言故事来表达一种道德或谚语教育的方式,铁杵成针也是这样一种故事。
而在现代,我们可以通过科技和机器制造设备,将铁制品加工成为针或其它形状的物品,而不需要像神话中那样通过巫术来完成。
除了铁杵成针这种神话故事,还有很多其它的故事或传说被人们传颂,但是我们需要明辨是非,除了有些故事是真实的,大多数是夸张或虚构的,不能把迷信当成科学。
科学发展需要依靠实际实践与研究,通过实验和观察,仔细解剖分析其内在原理和规律,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中藏着的成语

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悬梁刺股,程门立雪,凿壁偷光,手不释卷这几个成语的主人公分别是车胤、李白、孙敬与苏秦、杨时、匡衡、吕蒙。

1、囊萤夜读

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2、铁杵成针

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3、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瞌睡。

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4、程门立雪

有一次,杨时来拜见他们的老师程颐,但是当他们在窗户外边看见他的老师在屋子里边坐着睡着了的时候,不忍心打扰他的老师,就站在门外边,耐心无悔地等着他的老师醒过来。

天上下起了大雪,而且越下越大,杨时没有走,而是在雪中站立着,等程颐醒来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有一尺深了,这件事因此作为尊重老师的典范成为学界的佳话。

5、凿壁偷光

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学习的事情。